從解決“有沒有”到解決“好不好”——專家熱議改革開放新征程

2018-09-16 20:05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

新華社北京9月16日電 題:從解決“有沒有”到解決“好不好”——專家熱議改革開放新征程

新華社記者陳煒偉、韓潔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而紀念改革開放最好的方式,就是以再出發的姿態繼續推進改革開放。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8專題研討會16日在北京召開,與會專家學者圍繞“中國:改革新征程 開放新境界”這一主題,為新時代中國推進改革開放建言獻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按不變價計算比1978年增長33.5倍;經濟總量從1978年的世界第十一位逐步攀升至世界第二。

“經過40年的努力,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匱乏、貧困、短缺問題,也就是‘有沒有’的問題,總體上已得到成功解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說,但中國發展仍面臨問題和挑戰,特別是今年以來外部環境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未來,中國發展必須堅定不移地依靠改革開放。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辦公廳主任余斌看來,進入新時代,要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解決“好不好”的問題,仍然要靠改革開放。中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供給與需求、投入與產出、政府與市場、公平與效率、國內與國外等關系,都面臨新的挑戰和深刻變革。要處理好這些關系,實現更高水平、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發展,仍然要靠改革開放。

“就改革開放而言,新時代是改革開放進一步加快的時代,是全面深化的時代,是向縱深推進的時代,是啃硬骨頭、涉險灘的時代。”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說。

他認為,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是新時代經濟體制改革的基本取向。一方面,要完善科技創新、農村土地、自然資源、國有企業等領域產權制度,完善民營企業產權保護制度;另一方面,要通過深化市場準入、財政體制、投融資體制、科技體制、價格、商事制度等領域改革,推動要素市場化改革。

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蔡昉認為,一是要挖掘勞動力潛力,提高勞動力配置效率,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二是要在教育和培訓領域大幅度改革,提升人力資本,改善未來的經濟增長質量;三是要減輕企業負擔和創業成本。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說,面對發展過程中的新問題,中國必須保持“改革永遠在路上”的態度。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當今全球化深入發展、各國利益發展和命運聯系日趨緊密的時代,進一步開放的中國不僅將造福13億多中國人民,也必將推動世界經濟走上強勁、平衡、包容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李偉說。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吳嘯浪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