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稅降費動真格

2017-08-16 07:21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體: 打印

近階段,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中國經濟穩中求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入。“降成本”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通過多措并舉降成本,企業獲得了更強的活力和競爭力。專家指出,中國減稅降費效果可謂立竿見影,企業在成本下降的同時亦迎來了良好的盈利形勢。不過,降成本仍是復雜的系統工程,在減稅降費的同時,還應讓各項改革聯動起來,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實體經濟的內在動力。

預計今年減負超萬億

58%以上樣本企業的“納稅總額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小于5%,90%以上樣本企業的“納稅總額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小于15%。日前,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一份來自9省1.47萬家樣本企業的報告,《降成本:2017年的調查與分析》公布了這一調研結果。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何代欣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減稅降費的效果最終落實到企業和個人實際承擔的稅費份額上,報告提供了觀察稅負的中微觀視角。同時從多方數據和反饋來看,前期大規模減稅降費為企業降負帶來的積極變化值得肯定。

報告調研時正值“重頭戲”營改增全面推開一年。從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僅這一項改革帶來的減稅額達6993億元。在去年減稅5000多億元的基礎上,李克強總理在今年兩會上承諾,今年全年為企業減稅降費力爭達到1萬億元。今年以來,國務院常務會議多次部署減稅降費,各類舉措在全國各地推開。財政部副部長劉偉近日表示,預計今年為企業減負超過1萬億元。

降費工作同樣看點頗足。目前中央設立的行政事業收費已由185項減至51項,其中涉企收費由106項減至33項,政府性基金由30項減至21項。以山東省為例,2016年省級涉企行政事業收費項目實現“零收費”,每年可減輕企業收費負擔約100億元。

七成樣本企業增效益

減稅降費既被視為一場“刀刃向內”的改革,同時又被視作“放水養魚”的最佳舉措。政策的效果,最終體現在企業的實際成本與盈利能力上。

統計顯示,今年前6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6337.5億元,同比增長2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69元,同比減少0.02元;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費用為7.29元,同比減少0.35元。國家統計局統計科學研究所所長萬東華說:“這些數據表明,企業的利潤和企業生產經營狀況不斷好轉,降成本的效果十分明顯。”

成本降低了,盈利能力也更強了。報告顯示,2014年至2016年,全國樣本企業中約有70%的企業是盈利的。另據財政部數據,上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4306億元,同比增9.8%。其中工業商業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主體稅種都保持兩位數增長,來自實體經濟的稅收增收貢獻大幅提高。

何代欣說,大量研究表明,企業成本下降和利潤的上升對未來投資具有強烈的刺激作用。當前企業經營情況的好轉,對企業轉型升級以及下一輪的創新、研發和生產將形成強大的推動力。這正是前期減稅降費的積極成果,在政策落實的過程中還會不斷顯現。這也是稅收在激勵經濟結構轉型、鼓勵創新方面的體現。

還需部門聯動降成本

值得指出的是,在立竿見影的減稅降費之外,企業其他成本如人工成本、能源成本、物流成本、融資成本等卻呈現較快的增長態勢。2016年8月,國務院發布《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方案》,全面部署降成本工作。

“降成本是一項涉及企業經營方方面面,也關系到政府行政體制改革的系統工程。”何代欣說,當前降低企業的成本,不應該只看到稅和費,還應該注意到因為不必要的制度設計導致的企業各類生產成本和交易費用。要逐漸祛除各類不規范導致的生產成本的增加,讓商品更加順暢地流通,讓區域市場更加聯通,減少企業不必要的物力和人力成本支出。這就要求未來在堅持減稅降費的同時,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從微觀層面改善企業的經營效率。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也認為,解決企業綜合負擔重的問題,不僅僅是降稅減費的問題,還和社保體制改革、金融體制改革、電力體制改革等密切相關。他說:“應改變各部門在稅費、能源、融資、投資、社保等重點領域各自為政的做法,加強部門聯動和降成本政策的協調,并與體制機制改革結合起來,切實保障降成本政策達到預期效果。”(記者 李婕)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韓昊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