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站上歷史新起點——寫在香港回歸祖國十周年之際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prettygoddess.com   2007年06月25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香港6月25日電(記者 薛永興 趙衛 白冰)10年前,“一國兩制”在中國香港發軔,世界由此誕生了一個奇跡;10年間,香港走出了一條令世人嘆服的路,以其自身的繁榮與活力證明并詮釋著這個奇跡;10年后,曾經創造出眾多奇跡的香港又將向世界展示什么?

    香港夜景(攝于2007年5月30日)。香港的夜晚,既有燈火璀璨、繁華喧鬧的大都市風情,也有白云、山崗和溫暖的海風。中西方文化在這里交融,為這里帶來獨有的魅力。 新華社記者 周磊 攝

    3600多個日日夜夜,見證了“一國兩制”從偉大構想到偉大實踐的演化過程,也見證了“一國兩制”條件下香港的“變”與“不變”。10年斗轉星移,香港社會制度依然,生活方式不變;而在祖國內地快速發展和全球化給世界帶來的新變局下,香港又已從中國對外開放的窗口和紐帶,自然而且迅速地發展成中國國際化進程中的門戶與平臺。因“一國兩制”而獨具特色的香港眼下正在思考和探求自己新的定位,她已然在新的歷史起跑線上奮然躍起,這座不平凡的城市注定了要在21世紀再寫下新的奇跡。

    “一國兩制”:香港的核心競爭優勢

    香港是最先將“一國兩制”這一偉大構想化為現實的地方。但在香港回歸之初,對“一國兩制”這一開創性構想,懷疑者有之,迷惘者有之,擔心者有之,世界知名的美國《財富》雜志甚至早早斷言:“香港將死”。

    時至今日,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將地區總部遷至香港,一批又一批的內地企業將香港作為自己走向世界的平臺。《財富》雜志的姊妹刊物《時代》周刊在最近一期的封面文章中不得不承認:“現在的香港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具活力。”何為“現在的香港”?答案顯而易見:已經回歸祖國10年,正在進行“一國兩制”偉大實踐的香港。

    香港銅鑼灣街頭霓虹閃爍(2007年6月23日攝)。  新華社記者 公磊 攝

    香港特區政府駐廣東經濟貿易辦事處主任梁百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這樣說:“剛回歸時,有些人對香港前景不樂觀,對‘一國兩制’的理解則停留在‘河水不犯井水’上。2003年溫家寶總理在香港說的一句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一國兩制’真正的意義是在 ‘一國’的共同利益下如何發揮‘兩制’不同的優勢,為國家服務。”

    香港因為實行“一國兩制”而具備了獨特而且難以替代的優勢,正是這一優勢讓香港的核心產業近年來出現了令全球矚目的勁升。

    金融業是香港最具優勢的核心競爭力所在,作為香港金融業基本構成的股市近年來呈現出跳躍式上升勢頭。2003年港股市值為5.5萬億港元,到了今年6月,已經達到16萬億港元的水平,全球排名第六。香港股市的集資功能近年來在內地大型企業赴港上市的催動下更是急劇擴張,2006年港股集資總額達到了創紀錄的5245億港元,其中首次上市融資額更高達428.5億美元,雙雙高居世界第二。令人注目的是,在香港股市的總體構成中,內地企業占了港股上市公司數目的31%,在港股總市值中內地企業的市值已占到50%,集資額內地企業更占了73%。

    對此,中銀香港高級經濟研究員黃少明說,香港實行“一國兩制”是吸引內地到海外上市企業集中在香港的最重要原因。香港股市與國際市場的完全對接,使前來上市的內地企業達到了“走出去”的目標;同時香港完善的法律體系和監管制度,以及A股和H股的關聯性互動,又極為有利于內地資本市場的發育和企業的轉制。“香港股市的價格形成是絕對的市場運作,企業在完全市場條件下集資運作的同時,又能反過來促進內地的市場機制完善,在這種情況下,將香港作為海外上市集資地,當然是內地企業最有利和優先的市場選擇。”黃少明說。

    不僅僅內地企業看重香港,眾多的世界知名企業和跨國公司也同樣對香港情有獨鐘。統計顯示,僅在2006年,來港設機構的海外公司數量就達到了創紀錄的1200家。截至目前,已有3900多家跨國公司在香港設立地區總部或辦事處,香港的跨國公司的數量在整個亞太地區高居榜首。不可否認,很多將地區總部設在香港的跨國公司都將目光投向高速發展的內地,但在內地市場高度開放的今天,以及亞太地區其他城市拼命提升競爭力和吸引力的情況下,跨國公司仍將香港作為設立地區總部的首選,香港因實行“一國兩制”而衍生出的便利及優勢不能不說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

香港尖沙咀夜景(攝于2007年5月30日)。  新華社記者 周磊 攝

    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蘇偉文認為,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受國際投資者的認同,有賴于實行“一國兩制”后香港所保持的優勢:完善的監管制度、自由的經濟體系、國際的認可、稅務的優惠、金融人才,更重要的還在于香港背靠祖國,這是其他城市所不及的。香港回歸10年,“一國兩制”的內涵與外延在實踐中不斷地深化與擴大,數不勝數的事實證明,“一國兩制”不僅是當今香港的實質特征,而且還是香港諸多優勢中的核心優勢。

    搭上時代快車的香港

    進入21世紀,世界經濟格局受到了來自兩個方向的強力沖擊:一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趨向;一是以中國為代表的一批新興市場的快速崛起。原有的世界經濟格局在兩大力量的作用下發生嬗變,一系列的挑戰與機遇隨之產生。這一過程剛好發生在香港回歸祖國后的10年間,此時此刻的香港再次占據天時、地利與人和,這個“細小經濟體”以其特有的靈動與活力,高高站上全球化和中國快速發展的時代潮頭,成為了世界經濟新變局中的弄潮兒。

    對于香港的表現,世界權威評級機構這樣評價:

    ——今年5月,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發布2007年“國際競爭力排行榜”,香港排名世界第三。

    ——3月,英國政府組織“倫敦金融城”公布全球金融中心指數調查,香港在亞洲區名列第一,全球排名第三,僅次于倫敦和紐約。報告說,香港由于擁有穩健監管系統和優秀金融服務人才,成為最有可能躋身全球金融中心的亞洲城市。

    ——6月,日本經濟委員會會同多個研究機構發表“香港回歸十年競爭力報告”,香港整體競爭力在50個主要經濟體中位居第一,并認為“香港的國際化程度和應變能力是很多經濟體難以達到的”。

    ——在美國傳統基金會日前公布的2007年“經濟自由度指數”報告中,香港連續第13年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系。

香港維港上空的新春煙花(2006年1月30日攝)。 新華社記者 呂小煒 攝

    匯豐銀行前主席艾爾敦在一次演講中這樣評價回歸后的香港:“回歸時很多外國人認為香港作為國際商業中心的時日無多,他們都估計錯了。香港仍在繼續扮演國際金融、物流和貿易中心的角色,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國際’兩個字。香港過去的成功之道,就是‘為不同的人扮演不同的角色’。今后,香港一定要維持國際化,面對眾多的內地公司,香港要繼續成為其首選的集資地;面對跨國公司,香港要繼續成為其設立地區總部的不二之選。”

    與此同時,回歸祖國后的香港依托內地,在成功抗擊亞洲金融風暴和非典疫情的沖擊后,抓住祖國內地快速增長的機遇,快速復蘇,全方位發展與內地的緊密聯系。2003年《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簽署;同年內地部分城市居民赴港“個人游”開始;2004年泛珠江三角洲區域合作啟動……

    對于回歸以來的10年,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唐英年感觸良多:“在過去10年,香港人深深感受到中央政府和13億同胞對香港的關懷。這種感受,你走在街上體會不到,但在香港住時間長了,就會明白,就會加深對內地的感情。回歸10年來,香港最大的得益是打通了通往內地市場尤其是泛珠三角9省區的經脈,使香港快速融入內地這一增長最快的經濟體,這是香港重要的生存之道。”

    港商陳添成的感觸是切身和切實的:接單在歐美,生產在內地,銷售在海外,近30年下來,他設在東莞百余人的天河針織廠已經發展成在廣東、香港和美國擁有6家企業和數千員工的天河集團。“香港一只腳在內地,另一只腳在海外,可說得上是得天獨厚。”陳添成笑得燦爛。

    “現在情況又有不同,內地市場起來了,北上內地賺錢的機會比以前更多。”他要把在美國剛讀完研究生的兒子叫回來,到環渤海經濟圈去辦個新廠。“不是去建針織廠,他在美國學的是計算機,想讓我投資一個高附加值的產業。”陳添成有些興奮,但對放棄老本行又不無惆悵。

    陳添成不過是成千上萬在內地投資港商的一個縮影,從他和他的公司的成長過程中,人們不難看出香港回歸10年來的發展路向。

    2000年3月26日,在香港新界大欖山郊野公園舉行的第三屆香港植樹日活動中,駐港部隊官兵與市民一同栽種樹苗。新華社發

    新的定位指向新的輝煌

    10年前的一個春日,再過3個半月香港就要回到祖國的懷抱,時為香港特區候任行政長官的董建華在香港西貢區的焦坑揮鏟種下了一棵小樹苗,港人稱之為“回歸樹”。10年披風沐雨,回歸樹如今已枝干挺拔,“一國兩制”條件下的香港特區也變得成熟和練達。

    在經歷了亞洲金融風暴、全球經濟不景氣和非典疫情等一連串考驗后,2006年香港的人均生產總值達到創紀錄的27466美元,今年6月22日,香港恒生指數一舉突破22000點,再創歷史新高,股市市值達到16萬億港元。3年來,香港經濟平均增長7%以上,通貨膨脹維持2%以下的低水平,目前香港的失業率已降至4.3%,為5年多來最低。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不無自豪地說:“香港經濟已經達到20年來的最佳狀態。”

香港市民在海灘休閑度假(2006年10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 公磊 攝

    香港走過了10年,留下連串閃光的足跡,無論是前無古人的“一國兩制”偉大實踐,還是令人注目的經濟成長,乃至正在構建中的和諧社會……所有這些都足以讓人稱羨,但慣于居安思危的港人卻并未因此而沾沾自喜,他們正從10年來的經歷中思考著下一個10年,以至更長遠的發展路向。數碼港建成運作,創意產業委員會隨之成立,《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簽署實施……香港開始在新的歷史坐標中尋求新的定位。伴隨著一系列轉型與升級的探索,經歷了若干失敗與成功的嘗試,一個思路逐漸明晰,一種共識慢慢形成,未來的輪廓開始顯現。

    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這樣概括香港社會得出的結論:“香港在國家發展中找到定位,從國家發展的大格局出發,將香港定位為內地與國際市場接軌的‘中介人’與‘旋轉門’,這將使香港的經濟轉型具有明確的目標。這對香港的未來發展,會產生深遠影響。”

    背靠祖國,面向世界。這既是香港最大的優勢,也是香港全新的自我定位,所展現出的則是大時代背景下的大格局。新的定位促動著新的發展,現在香港不僅約90%的轉口貨物來自內地或以內地為目的地,更引人注目的是包括銀行、融資、保險、會計,以及銷售推廣等在內的服務業,也以空前的速度和規模與內地展開全方位的合作。

    香港特區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說,香港與內地的聯系現在已經達到“水乳交融”的程度。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外部環境已經并還將發生巨大而深刻的變化,內地與香港的經貿和社會關系也將因此出現新的因素。現在,香港社會各界已逐漸形成共識,只有尋找在國家發展中的定位,香港才可以在全球化競爭中找到合適的角色。

    2006年,國家在“十一五”規劃中明確提出:支持香港發展金融、物流、旅游、資訊服務等服務業,保持香港國際金融、貿易、航運等中心的地位,并鼓勵加強內地與香港在各方面的交流和合作。港人無不為此感到歡欣鼓舞。

    “明艷紫荊風中爭勝,找對了路徑,花瓣開得繁盛。”這是被確定為香港回歸祖國10周年主題曲中的一段歌詞。古語云,歌由心生,歌詞道出了眾多港人的心聲。用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的話說,回歸10年,是“一國兩制”成功落實的10年,是香港成功的10年。現在“找對了路徑”的香港又站上了歷史的新起點,新的輝煌正在前方不遠處召喚。

 
 
 相關鏈接
· 胡錦濤簽署通令嘉獎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
· 董建華:十年的成績值得驕傲 對香港前途更有信心
· 國務院任命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三屆政府主要官員
· 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香港十周年慶祝大會在港舉行
· 香港司法獨立在"一國兩制"下得到絕對認同和尊重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布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