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麻使者”春風化雨——陜西楊凌與“一帶一路”沿線相關國家和地區開展農業科技合作紀實

2019-04-22 18:56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

新華社西安4月22日電 題:“桑麻使者”春風化雨——陜西楊凌與“一帶一路”沿線相關國家和地區開展農業科技合作紀實

新華社記者 沈虹冰、姚友明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陜西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將農業科研成果推廣到“一帶一路”沿線相關國家和地區,用“中國方案”幫助其發展農業。

小麥條銹病是長期影響全球小麥生產安全的嚴重生物災害。作為中國植物病理學科的主要學術帶頭人,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旱區作物逆境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康振生30多年來立足中國西北旱區,率領團隊在小麥條銹病、赤霉病等重大病害的發生規律、致病機理與防治技術研究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康振生推動創立的“中國小麥條銹病菌源基地綜合治理技術體系”,在我國12個省區市應用,使條銹病發生面積減少了50%,每年挽回糧食損失20億公斤以上,年均增收節支達40億元。從“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康振生團隊陸續與哈薩克斯坦、土耳其、埃塞俄比亞等10余個國家和地區開展合作,采集并研究了1300多份小麥條銹病病原菌標樣,讓小麥優質高產的中國農業科研成果“走出國門”。

從2014年起,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和哈薩克斯坦多所大學合作,在哈薩克斯坦不同氣候區域建立了3個農業科技示范園,引進中國小麥、玉米、馬鈴薯和小雜糧等農作物品種。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黨委書記李興旺說:“哈薩克斯坦土地肥沃,但過去小麥畝產只有80公斤左右,我們通過科學試驗,畝產提高到300公斤至400公斤。這種增產能實現‘兩全其美’。”

為解決部分非洲國家面臨的糧食問題,53歲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副教授海江波連續多年深入非洲大陸,足跡遍及非洲11國,他和51位同仁一起,在農學、園藝、水建、食品、機電、林學、經濟管理等領域傳授中國已經實踐并取得的豐富經驗。

在喀麥隆,水稻是當地進口量最大的農作物之一,受歷史原因影響,當地長期沒有自主栽培水稻的習慣。海江波帶領團隊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水稻栽植技術進行集成研究,有針對性地測土配方施肥,防控蟲害鳥害,在當地近兩公頃的示范田中,創造了每公頃7噸的產量。“中國模式”的水稻生產開始在當地推廣。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深入人心,更多共建國家尋求與中國開展農業合作。2016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發起成立“絲綢之路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目前成員達到14個國家和地區的共76所高校及科研單位。

幾天前,西安愛菊糧油工業集團有限公司2019年首批15萬畝油料種植訂單在哈薩克斯坦北哈州簽訂,來自當地的4家農業企業參與其中。不僅農業科研院所走上了“一帶一路”,西安愛菊、陜西農墾等企業紛紛走出國門,和共建國家攜手建設農產品生產基地。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祁培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