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蔡赴朝:發展現代傳播體系 提高先進文化影響力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prettygoddess.com   2011年11月07日 07時40分   來源:人民日報

發展現代傳播體系 提高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輻射力和影響力   

    當今世界,一個國家文化的影響力不僅取決于其思想內容,而且取決于其傳播能力。誰的傳播能力強大,誰的思想文化和價值觀念就能更廣泛地流傳,誰就能更有力地影響世界。《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指出,提高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輻射力和影響力,必須加快構建技術先進、傳輸快捷、覆蓋廣泛的現代傳播體系。這是黨中央根據世情國情黨情深刻變化,對宣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戰略部署。

    近年來,我國宣傳文化部門大力加強傳播能力建設,國內國際傳播水平顯著提高,為凝聚民族力量、推動社會進步、擴大我國在世界的影響作出了積極貢獻。但是,與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要求相比,與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與現代科學技術和傳播手段迅猛發展的形勢相比,與我國日益提升的國際地位相比,我國的文化傳播能力還不相適應、存在差距。貫徹落實《決定》部署,加快構建現代傳播體系,努力形成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國際地位相稱的國內國際傳播能力,已經成為宣傳文化工作面臨的一項十分重要而緊迫的戰略任務。

    一、加強重要媒體建設

    《決定》強調,要加強黨報黨刊、通訊社、電臺電視臺和重要出版社建設。黨報黨刊、通訊社、電臺電視臺,是黨的新聞宣傳事業的主陣地、主力軍,必須作為構建現代傳播體系的戰略重點。當前,我國正處在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社會思想觀念深刻變化,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同時,高新技術特別是信息網絡技術迅猛發展,媒體傳播理念、傳播渠道、傳播方式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和調整。加強重要媒體建設,必須科學把握這些新形勢、新趨勢,著力提高輿論引導能力、數字化采編播能力、統籌傳統媒體新興媒體發展能力。

    要把堅持正確導向、提高輿論引導能力貫穿媒體建設始終。要緊緊圍繞深入貫徹“三貼近”原則,大力推進宣傳創新,切實增強新聞宣傳的親和力、吸引力、感染力。要建立常態化的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新聞工作機制,正確引導社會輿論,有效回應社會關切,更好服務百姓生活。要健全新聞報道快速反應機制,第一時間發出權威聲音。要積極探索把握新形勢下輿論引導機制,提高新聞信息量,提高現場直播能力,增強引導和回應群眾參與互動的能力。

    數字化是媒體發展的重要趨勢,不僅促進了媒體采編、發行、播發系統的技術升級,而且帶來了媒體內部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的全方位變革。要堅持以數字化為龍頭,以科技創新帶動體制機制創新,加快媒體現代化進程,實現多媒體綜合集成發展。要加強黨報黨刊采編系統數字化網絡化建設,加快存量資源數字化轉換,積極推進數字出版、數字印刷、數字發行、數字閱讀。要加快電臺電視臺臺內數字化建設,構建采、編、播、存、用一體化的數字技術新體系,構建面向多個播出平臺、多種用戶終端的綜合制播系統,大幅度地提升廣播電視播出質量和水平。

    互聯網等新興媒體發展迅速,已經成為覆蓋廣泛、影響巨大的大眾傳媒。占領文化傳播制高點,就必須搶占科學技術制高點。把握輿論引導主動權,就必須把握新媒體發展主動權。黨報黨刊、通訊社、電臺電視臺和重要出版社要從戰略高度重視新媒體、發展新媒體,切實增強統籌傳統媒體新興媒體發展的能力。要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積極拓展網絡報刊、網絡廣播電視、手機報刊、手機電視、移動多媒體等新興領域和新興傳播陣地,使新興媒體成為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新陣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新平臺、人們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間。

    二、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

    《決定》對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作出了部署。我們必須服從服務國家對外工作大局,緊緊圍繞提升我國綜合國力,切實把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作為構建現代傳播體系的重要內容,著力擴大對外宣傳,建設全球傳輸覆蓋網絡,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合作,切實增強我國國際輿論話語權,提升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

    強大的媒體是衡量一個國家國際傳播能力的重要標志,是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途徑。經過多年發展,我國重點媒體已經具備了打造國際一流媒體的良好基礎和條件。人民日報建設新聞資源系統,加快海外版數字化轉型;新華社駐外分社超過140個,形成比較健全的全球新聞信息采集網絡和新聞發布體系;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建有海外記者站32個,建成62個境外整頻率電臺,使用61種語言對外播出;中央電視臺海外記者站達50個,開播英語、西班牙語、法語、俄語、阿拉伯語、漢語6種語言7個國際頻道,在141個國家和地區落地,海外用戶超過2億;中國日報形成國內旗艦版、美國版、歐洲版、亞洲版共同發展的局面;中新社海外供版覆蓋22個國家;人民網、新華網、中國網絡電視臺影響力不斷增強;等等。但是,我們必須清醒看到,與國際大型傳媒集團相比,我國重點媒體在制播能力、傳播能力、新媒體發展能力等方面還有明顯的差距,國際輿論影響力、國際事務話語權還相對較弱。必須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打造語種多、受眾廣、信息量大、影響力強、覆蓋全球的國際一流媒體,實現我國重點媒體國際傳播能力的跨越式發展,使我國主流媒體的圖像、聲音、文字、信息更廣泛地傳播到世界各地。

    打造國際一流媒體,要立足我國媒體發展實際,充分借鑒跨國傳媒有益經驗,堅持硬件和軟件并重,同步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和信息內容建設。一要完善新聞信息采集網絡。把新聞觸角延伸到世界各地,提高采編播發綜合業務能力,特別是能夠做到現場報道、權威報道重要國際新聞事件,努力提高新聞信息原創率、首發率、落地率。二要加強內容建設。深入研究國外受眾心理特點和接受習慣,貼近中國和世界發展的實際,貼近國外受眾對中國信息的需求,貼近國外受眾的思維習慣,利用現代傳播技巧,運用國外受眾聽得懂、易接受的方式和語言,增強內容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三要加強本土化建設。逐步實現信息采集、編輯制作等業務流程的本土化運作,切實增強傳播實效。四要擴大海外傳播發行、落地覆蓋。在鞏固傳統傳播方式的同時,積極利用互聯網等新技術手段完善全球傳輸覆蓋網絡,擴大在境外的覆蓋面。要注重培育市場化、專業化的營銷主體,構建符合市場運作規律、覆蓋廣泛的營銷體系,不斷提高新聞信息產品營銷能力。

    三、建立國家應急廣播體系

    建立統一聯動、安全可靠的國家應急廣播體系,是黨中央根據國際經驗和我國實際,對我國現代傳播體系建設提出的新任務新要求。從國際上看,利用廣播電視傳播緊急信息、發布預警消息是世界各國普遍采用的有效手段,歐洲、美國、日本等都把廣播電視作為政府應急體系中最重要的信息發布渠道,將廣播電視機構納入應急體系,建立應急廣播系統。從1963年開始,美國就逐步建設了連接數千個廣播電視臺、有線電視網、衛星廣播網絡的覆蓋全美的應急廣播系統;歐洲建立的應急體系也將廣播電視作為重要組成部分;日本已經建成較為完善的應急廣播系統,遇有突發事件能夠通過廣播電視迅速發布緊急信息。

    從國內看,近年來,我國發生了南方雨雪冰凍、“5·12”汶川特大地震、“4·14”玉樹強烈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給國家造成巨大損失,使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受到重大影響。在這些重大自然災害等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處置中,廣播電視在及時傳達政令、發布信息、引導輿論、穩定人心、協助救災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證明了其在應急處置中的獨特功能和重要地位,已經成為國家應急體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國家應急廣播體系建設已列入我國“十二五”規劃綱要,有關工作正在抓緊推進。國家應急廣播體系建設要根據國家應急體系建設總體要求,充分利用無線、有線、衛星等傳輸資源,綜合采取中短波廣播、調頻廣播、移動多媒體廣播和數字音頻廣播等技術手段,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為龍頭、聯結省市縣,著力建立健全應急廣播的信息采集播出、傳輸覆蓋、接收等系統,努力做到統一聯動、安全可靠,使之在應對突發公共事件中發揮更大作用。按照計劃,2015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國家應急廣播體系建設,實現應急廣播的全國覆蓋和穩定運行。

    四、推進三網融合

    三網融合是指電信網、廣電網、互聯網在向寬帶通信網、數字電視網、下一代互聯網演進過程中,其技術功能趨于一致,業務范圍趨于相同,網絡互聯互通、資源共享,能為用戶提供話音、數據和廣播電視等多種服務。三網融合是我國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重大戰略任務,是充分發揮各類信息網絡設施文化傳播作用的內在要求,必須作為構建現代傳播體系的重要工作來推進。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三網融合正在扎實推進。2010年1月21日,國務院印發實施《推進三網融合的總體方案》,全面闡述了推進三網融合的重要意義、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明確了三網融合總體目標,提出到2015年,實現電信網、廣電網、互聯網融合發展,新型信息產品和服務不斷涌現,網絡利用率大幅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水平迅速提升,網絡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信息產業、文化產業和社會事業進一步發展,社會主義文化進一步繁榮,人民群眾享有更加豐富多樣、快捷經濟的信息和文化服務。總體方案提出了分兩步走的工作目標,2010—2012年為試點階段,2013—2015年為推廣階段;確定了推動廣電、電信業務雙向準入,加強網絡建設和統籌規劃,強化網絡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監管,推動產業發展等4個方面的任務。2010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三網融合試點方案,并公布了第一批12個試點地區(城市)名單。目前,試點工作已取得積極進展。

    推進三網融合,對改造提升廣播電視網提出了緊迫要求。截至2010年年底,我國有線電視干線網絡超過330萬公里,全國有線電視用戶達1.89億戶,覆蓋全國所有大中城市、部分鄉鎮以及不少農村地區,其中數字電視用戶8799萬戶。但不容忽視的是,有線電視網絡資源分散、條塊分割,不少地區網絡技術水平落后。適應三網融合要求,必須加快有線電視網絡由小網向大網、模擬向數字、單向向雙向、用戶看電視向用電視的轉變。一方面,要加快有線電視網絡整合。抓緊組建國家級廣播電視網絡公司,逐步實現全國有線電視網絡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運營、統一管理。另一方面,要加快有線電視網絡大容量、雙向交互升級改造。具體目標是,到2015年全國縣級以上城市有線電視網絡全面實現數字化,80%基本實現雙向化。同時,以有線數字電視、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等網絡為基礎,以我國自主創新的核心技術為支撐,加快下一代廣播電視網(NGB)建設,努力建設以視頻服務為主、提供多種信息服務、可管可控、安全可靠的綜合信息網絡。目前,12個三網融合試點城市正在抓緊下一代廣播電視網示范區建設。

    推進三網融合,必須加強內容和服務創新。要大力開發高清電視、視頻點播、互動電視、政務信息、遠程教育醫療、電子商務等數字廣播電視網絡多樣化服務。符合條件的廣電企業還可經營增值電信業務、比照增值電信業務管理的基礎電信業務、基于有線電視網絡提供的互聯網接入業務、互聯網數據傳輸增值業務、國內IP電話業務。要加快發展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加強和豐富節目內容,增強針對性和吸引力;加強網絡建設,從地市延伸到區縣,擴大深度覆蓋,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隨時隨地收聽收看的需求。要通過三網融合,真正讓人民群眾感受到精神文化生活新變化和新實惠。

    推進三網融合,必須積極發揮各類信息網絡設施的文化傳播作用。在加強監管的前提下,符合條件的國有電信企業可從事除時政類節目之外的廣播電視節目生產制作、互聯網視聽節目信號傳輸、轉播時政類新聞視聽節目服務,以及除廣播電臺電視臺形態以外的公共互聯網音視頻節目服務和交互式網絡電視(IPTV)傳輸服務、手機電視分發服務。

    推進三網融合,必須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和信息安全。這是三網融合順利開展的基礎和前提,必須貫穿于三網融合全過程。要落實網絡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管理職責,加快建立健全相關安全監管機構和監管系統,確保內容可控可管、安全播出。三網融合總體方案和試點方案明確,廣播電視播出機構負責IP電視、手機電視集成播控平臺的建設和管理,包括節目的統一集成和播出監控、電子節目指南、用戶端、計費、版權等管理。目前,已經完成三網融合試點地區IPTV、手機電視集成播控平臺建設,正在積極推進監管平臺建設,目的就是要確保播出內容安全和傳輸安全,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視聽權益,促進健康有序發展。

 
 
 相關鏈接
· 蔡赴朝、張丕民近日到中國電影集團公司考察工作
· 蔡赴朝、張丕民到廣電總局電影頻道節目中心考察
· 蔡赴朝致信祝賀廣電總局第十四次團代會在京召開
· 蔡赴朝等參觀北京國際廣播電影電視設備展覽會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布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
 
一分快3-开户